《临别赠言》说课稿 

一、 说教材

《毕业赠言》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“综合性学习”的最后一个活动。学生在“成长足迹”板块已经回忆了小学的难忘生活,在即将毕业的时候,通过赠言,把师生情、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,互相激励,继续前进。

二、 说学生

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,并且即将离开小学,开始新的学习生活。六年来,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体健壮的少年,这既是孩子努力地结果,也浸透着学校、老师的心血。在这六年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,这一段时光是孩子们永远难忘的时光。孩子们乐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。

三、说教学目标 

1、明确毕业赠言的目的及内容,了解赠言的形式和写好赠言的方法。

2、通过说、写毕业赠言,练习用简洁得体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,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。

3、在说、写赠言过程中感受同学间纯真美好的情谊,激发学生对母校、对老师、对同学的眷恋之情。

教学重点:了解赠言的内容、形式,学会说、写赠言。

教学难点:如何根据同学的特点写出风格独特、富有个性的赠言。

四、 说教法、学法

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,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,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,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,并采取谈话法、巡视指导点拨法、当堂评定法教学本课。学生采用读读、议议、写写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课。

五、 说教学过程

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六个大环节:

一、音乐引入,激发情感。

二、创设情境,试写赠言。

三、范例引路 ,激活思维

四、学以致用,再写赠言

五、教师赠言,依依话别

一、音乐引入,激发情感。

1、课前播放(播放《送别》)渲染一种分别时的依依惜别的气氛,以此谈话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,让学生齐读课题。

 2、接着交流一份“情感清单”。找寻六年小学生活中那些温暖的记忆。最难忘的三个人是谁,你的理由是什么,学生进行交流,初步激起孩子小学六年难忘的回忆。

 二、创设情境,试写赠言。

1、这一环节我先利用以往小学生活的一张张照片,正式打开孩子记忆的闸门,以直觉的感官回忆激起学生的回忆,这里我通过语言渲染、烘托创设了一个毕业情境,反复强调即将离别,让学生在未动笔前先有情,后面在写赠言时也就顺理成章融入真情了。接着马上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下心中的临别赠言。这是一种初级的写,并从学生的交流中总结出临别赠言的内容,主要包含:感谢师恩、眷恋友情、相互勉励、真挚祝福。

三、范例引路 ,激活思维

先让回忆欣赏了一些流传千古的赠别诗句,并明白了古人和今人在离别时抒发的情感是一样的。接着读课本143页的临别赠言,总结让学生明白好的赠言在表达真挚情感的同时,与修辞手法的运用密不可分。接着拓展赠言的其他形式:诗歌式、歌词式、格言式、公式式、诙谐式,并总结出各种形式赠言的方法是什么。这样拓宽了孩子的写作思路。

四、   学以致用,再写赠言。

了解赠言的形式和写好赠言的方法。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在赠言卡上再写一条赠言。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。写完之后做了交流,这一次的写比第一次的好。在交流赠言时,教师营造了开放的交流平台,让写赠言者和被赠者形成对话,产生情感交流。孩子们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同学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。

最后,又强调了赠言的格式和拓展了一些富有创意的版式。增加学生创作赠言的兴趣。

五、教师赠言,依依话别

阅读老师的临别赠言。

 

《写临别赠言,抒依依别情》教学反思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毕业前夕,师生之间、同学之间常常会留下赠言以互相勉励,并表达美好的祝愿。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,写出内容健康,情感真挚、形式多样的临别赠言,激发学生对母校、对老师、对同学的深情。

1、本节课我着重为学生创设氛围,让学生抒发真挚情感,有话可写。同窗六载,面临毕业分别,依恋、惜别之情总会在所难免,在教学过程中,我播放歌曲《友谊地久天长》,缓慢的萨克斯音乐,渲染了别离氛围,学生情动于中,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,学生们激情高涨,侃侃而谈,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,增进了教师与学生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。

    2、在课堂上我为了给学生塑造一个表达自已真情实感的平台,打开了学生的记忆夹和情感阀门。我引导回忆了小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个人,并说出理由,带领学生观看了小学生活的各种活动的照片,在此设计了第一次出写临别赠言,以此激起学生内心对老师和对同学强烈的不舍之情。

    3、适当补充,以课件展示出赠言的多种形式:如诗歌式、格言式、歌词式、公式式、诙谐式等等,使学生思路拓展。而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创作,动墨表真情。

学生写出了许多极具个性的临别赠言,到达了再写赠言的高层次的要求和目的。

4、语言积累体现了写作的又一次升华。孩子们在写赠言时,将平时积累的词语、诗句、名人名言、歌词等,以及学过的写作方法都运用其中,有的同学排比的运用将情感推向另一个高潮,比喻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。

5、是充分发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。从 “范例引路”到“再写赠言”,在教学的过程中,学生始终是学习、活动的主角,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。在实践中,学生抒发了感情,积累了语言,运用了语言,语文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
6、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。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,都是紧扣语言的实际运用来设计的。在“范例引路”之后,师生一起小结出怎样写毕业赠言才是最好的,有了方法的指引,学生有话可说,有话可写,而写的话都是突出重点,流露出真情实感。这节课的载体是毕业赠言,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的,这种活动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,因此,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挖掘。 

   不足之处:

1、课堂上,可能由于紧张的原因,我的语言有些平淡,并没有把学生那种即将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,淋漓尽致的激发出来。

2、学生对“赠言”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“老师和同学”这一层面,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,应该拓展“赠言”的范围,扩大学生的视野。

3、学生在朗读诗句的时候没能有感情的读出古人的离愁别绪,学生的朗读基本功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训练。

 

课程设计实施:丰宁第三小学  闵秀兰
网站制作:丰宁第三小学   姜海燕